潘怡蓉博士
助理教授 (實踐科)
yijung.pan@cgst.edu
商學士 | 台灣淡江大學 | |
BBA | Taiwan Tamkang University | |
道學碩士 | 中國神學研究院 | |
MDiv | China Graduate School of Theology | |
輔導教育碩士 | 中國神學研究院 | |
MCE | China Graduate School of Theology | |
文學碩士 | 魯汶大學 | |
MA | Catholic University of Leuven | |
神學碩士 | 魯汶大學 | |
MAAS | Catholic University of Leuven | |
哲學博士 | 魯汶大學 | |
PhD | Catholic University of Leuven |
潘怡蓉博士早年在台灣校園福音團契服侍,尤其關注青年人與大學生的生命培育,於本院先後修讀道學碩士與輔導教育碩士。多年來,她一直參與海外中國學人與專業人士的門徒訓練,曾有六年在德國牧養海德堡華人團契,並協助歐洲華人宣教事工。目前除教學外,一方面擔任香港聖經教會顧問傳道並與不同教會配搭,致力於推展靈命塑造與培育事工;另一方面她也是《校園》雜誌「靈程地圖」專欄作者,亦擔任Spiritus: A Journal of Christian Spirituality (An AHCI Journal)的編輯委員,並參與在The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Christian Spirituality的國際特別委員會,與不同學者一起推動靈修學的多向度研究與對話。
潘博士於比利時修讀教牧神學與靈修學期間,留意到在歐洲不同的教會傳統與文化中,基督教靈修學對教牧神學具有深遠影響,並深切體會到實踐神學不能缺少靈修學的內涵。她認為神學教育須與教會的牧養和宣教運動應緊密結聯,神學反思則須在時代的場景與對教會的服事中進行。她期待未來繼續透過研究與教學並深化牧會經驗,能對基督教靈修學、靈命培育與教牧輔導的研究有更多貢獻。
-
期刊專文
-
“The Eucharist as Transformable Spirituality: Reflections on Protestant Spirituality and Recent Civil Disobedience Movement in Hong Kong”, Spiritus: A Journal of Christian Spirituality 16 (2016): 14-38; published by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An AHCI Journal).
-
"Ignatius Spiritual Exercises and Chinese Women's Spiritual Formation in the Hong Kong Protestant Evangelical Context”, Spiritus: A Journal of Christian Spirituality 14 (2014): 187-207; published by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An AHCI Journal)
-
〈《神操》與當代華人女性的相遇〉。《中國神學研究院期刊》,第55期(2013年7月):65-83。
-
"The Christ-Centered Anthropology of Ignatius of Loyola and His Approach of Spiritual Formation in the Spiritual Exercises." Sino-Christian Studie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ble, Theology & Philosophy 16 (2013): 9–42. (An AHCI Journal)
-
"The Reflection on Chinese Women’s Spiritual Formation in Evangelical Churches." Asia Journal of Theology 27, no. 2 (2013): 226–242.
- "Chinese Women's Subjective Experiences in the Practice of Ignatius' Spiritual Exercise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Chinese Women's Spiritual Formation." East Asian Pastoral Review 50, no. 3 (2013): 298-315.
-
書內專文
-
〈導讀專文:踏上「不屬於自己的路」〉。布格曼(Walter Brueggemann)。中譯本《憑祢意行──預苦期默想》(A Way Other Than Our Own: Devotion for Lent),頁4-9。香港:明風,2018。
-
〈默觀與行動--靈命培育中的社會參與〉,收《迎向政治的呼召》,頁 37–60。香港: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2017。
-
〈重尋以「聖餐為中心」的靈命與生活〉,收《靈性的光輝2: 逆境中的光芒》,頁 98-108。香港:基道,2016。
-
〈書法──煉靜心靈〉。羅澄波著。《書法靈修──靜塑生命氣質》,頁36-37。香港:福音證主協會,2012。
-
專著
- 《藝術靈修:出埃及記》。黃瞻遠作畫。香港:語蜜工房有限公司,2018。
-
《相遇在都會靈程路》。香港:福音證主協會,2016。(榮獲基督教出版聯會第八屆 金書獎 「靈修讀物」得獎作品)
-
國際學術研討會
-
“Contemplation and Social Engagement in Post-Umbrella Hong Kong,” presented at 2017 International Commence of the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Christian Spirituality (Theme: “Praying without Ceasing: Perspectives in Spirituality Studies”). Held by the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Christian Spirituality (SSC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Christian Spirituality, Faculty of Theology, the University of Zurich, June 28-29, 2017, in Kappel am Albis, Switzerland.
-
“The Feminine Spirituality of St. Teresa of Avila: Ascending to God by Descending in Humility,” presented at 201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Commemoration of The Fifth Centenary of the Birth of St. Teresa of Avila (Theme: “In Union with God: St. Teresa of Avila and the Contemporary World”). Held by the Centre for Sino-Christian Studies,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December 18-19, 2015, in Hong Kong.
-
“Re-contextualization of Christian Spirituality in Spiritual Formation in Chinese Urban Context,” presented at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Theme: “Church Life in an Urban, Secular and Multi Religious Context”). Held by the Protestant Theological University of the Netherland, Hong Kong Lutheran Seminary, and CGST, November 15-18, 2012, in Hong Kong.
-
《校園》雜誌專欄(電子版檔案由校園書房出版社提供)
-
〈返璞歸真之路──泰澤歌詠與共融祈禱〉,《校園》,第60卷第4期(2018年7、8 月),頁44-47。
-
〈藝術與靈修──從聖餐神學到書法靈修〉,《校園》,第60卷第3期(2018年5、6 月),頁48-51。
-
〈在脫鉤年代尋找靈性連結〉,《校園》,第60卷第2期(2018年3、4 月),頁42-45。
-
〈都會中的簡樸操練〉,《校園》,第60卷第1期(2018年1、2 月),頁46-49。
-
〈苦難世界的門徒操練〉,《校園》,第59卷第6期(2017年11、12月),頁40-43。
-
〈負面情緒與靈性轉化〉,《校園》,第59卷第4期(2017年7、8 月),頁8-15。
-
〈愛中的默觀──談牟敦的默觀生命〉,《校園》,第59卷第3期(2017年5、6 月),頁46-49。
-
〈明辨心聲‧由心召喚〉,《校園》,第59卷2期(2017年3、4 月),頁42-45。
-
〈婚姻靈旅在中年〉,《校園》,第59卷1期(2017年1、2 月),頁34-37。
-
〈從否定神學看靈程路徑〉,《校園》,第58卷6期(2016年11、12 月),頁44-47。
-
〈同性婚姻合法化中的另類見證〉,《校園》,第58卷5期(2016年9、10 月),頁26-31。
-
〈參與在都會處境的靈性轉化〉,《校園》,第58卷4期(2016年7、8 月),頁48-51。
-
〈女性牧者的權威之惑〉,《校園》,第58卷3期(2016年5、6 月),頁26-29。
-
〈從靈命培育看社會運動〉,《校園》,第58卷2期(2016年3、4月),頁46-50。
-
〈「使萬民作主門徒」的時代應用──三種教會禮儀要素的互動性探討〉,《校園》,第58卷1期(2016年1、2月),頁50-53。
-
〈宣教恩情路〉,《校園》,第57卷5期(2015年9、10月),頁26-29。
-
〈反思職場的靈命培育〉,《校園》,第57卷4期(2015年7、8月),頁42-45。
-
〈 主! 祢是我們的好朋友〉,《校園》第57卷3期(2015年5、6月),頁29-32。
-
〈靈程同行者——淺談屬靈夥伴與靈修指引〉,《校園》,第57卷2期(2015年3、4月),頁31-33。
-
〈生命成長歷程中的靈修之美〉,《校園》,第56卷6期(2014年11、12月),頁42-45。
-
〈寫給現代女性靈程同路人〉,《校園》,第56卷5期(2014年9、10月),頁30-33。
-
〈都會中的退省韻律與藝術〉,《校園》,第56卷4期(2014年7、8 月),頁30-33。
-
〈反思當代華人福音派的基督徒靈修觀與靈命培育〉,《校園》,第56卷3期(2014年5、6 月),頁12-17。
-
於iQuest.hk與《時代論壇》同時發表文章
-
〈靈性轉化在藝術中〉,2018年7月23日。
-
〈預苦期默想:「踏上不屬於自己的路」〉,2018年2月14日。
-
〈悼一代鴻儒饒宗頤〉,2018年2月8日。
- 〈相遇星光燦爛中:主顯期〉,2018年1月6日。
- 〈歲末「遺書」〉,2017年12月28日。
-
〈「夢」與「默」的旅程〉,2017年12月8日。
- 〈說話難 難說話〉,2017年9月13日。
- 〈悸動:感念劉曉波〉,2017年7月14日。
- 〈大齋期禱文〉,2017年3月1日。
- 〈盼望,對人性的塑造〉,2016年12月5日。
- 〈不信任綜合症〉,2016年11月17日。
- 〈職場壓力下的牧養〉,2016年8月23日。
- 〈苦傷道上的祝福者〉,2016年3月28日。
- 〈從政就是學做人〉,2016年2月29日。
- 〈歸回慈悲的季節〉,2016年2月10日。
- 〈問十年〉,2016年1月22日。